close

很希望每次上完保姆課程,都能夠和大家在這裡分享上課的心得。

 

/17早上的親職教育導論課程由鄭良儀老師講課,這是一場很輕鬆、自在的開場白,透過故事以及經驗初步的概略介紹保母、家長的心態、如何在這之間取得平衡點,也介紹如何照顧嬰幼兒。

 

乳糖不耐症、奶粉的品牌以及奶瓶的搖晃方式,都有可能照造成小朋友拉肚子的原因,原來奶瓶的搖擺方式也和小朋友的拉肚子也有關係,這沒有提,大部分的新手媽媽可能要經過一段好長的時間才能從經驗中才能夠取得吧!

 

物體恆存概念

從一個小小的躲貓貓遊戲過程中,可以讓小朋友建立起物體恆存的觀念,在寶寶的世界裡面,認為物體離開就等於消失不見,因此他必須要感覺到物體或是人是存在,才會有安全感,因此許多新手父母,看見寶寶再哭鬧時,就會產生罪惡感以及不捨,因此而放棄,轉身回到小朋友身邊,久了就會造成寶寶認為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會屈服,此時做父母的就必須更加堅定的語氣,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離開,並向他保證何時會再回來。藉此遊戲,讓寶寶知道媽媽並沒有消失的概念。

父母常常對於自己口中的十分保證,只有做到五分,有時可能三分的保證都做不到,於是這樣子的保證,在小朋友心理逐漸產生更多的不信任以及不安全,有時小孩的心機也是這樣子來的,反正父母都有保證五次以後才會逞罰的機會。

動進法則

帶小孩的方式必須採取一動一靜法則,沒有任何一個小朋友只有靜沒有動,公園就是一個最好的場所,或者可以利用家裡不要的彈簧床或彈跳床,好好的操練一下,這樣子小孩子才不會過於精力旺盛不睡覺,當然前提之下這些器具必須要

放在地板上,以免小朋友受傷。

 

父母的要求是為小朋友好 or 只是為自己好?

 

父母總是希望小孩十全十美,但一個再圓滿的人生,總會有一點點缺陷,老師問學員若人生有十分,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有幾分圓滿,有人回答九分、八分、七分、六分,老師說他只有兩全兩美,大家正疑惑著,兩全兩美怎麼這麼低啊!原來老師的兩全兩美,是內在美以及外在美,兩者兼具,不就是十全十美了嗎?其實往往人生做覺得自己缺陷的地方,最後就是自己的制勝關鍵,多看黃金處,少看流沙處;多看完美處,少看缺陷處。這不單單只試用在小朋友身上,更可以適用於夫妻的相處、長官的相處、長輩小孩的相處,一個小小的道理,多麼的廣泛。

 

我們對於自己的小孩子總是要求著完美再完美,老師問著若小朋友考著98分回家,當父母的你們,會有什麼反應?有人回答很棒,也有人回答那剩下那兩分呢?這問題我在自己心裡有回答了自己,我想我應該會問她那差的這兩分,你了解了嗎?相對的小孩考滿分你就滿意了嗎?有人回答,是哪一科、下次還要再考一百分,老師說他遇過更犀利的回答:你是偷看誰的、滿分是幾分100分嗎、你們班幾各滿分,這所有的回答我們已經充滿著對小孩的不信任感。

 

再者許多的家長在小朋友告知考了100分之後,就會給予獎賞,有一案例:家長聽到小孩拿滿分之後,父親高興的要請小朋友去王品,到了王品之後,小孩點了一個套餐

此時父親開口:吃這麼幹麻,這麼便宜,要點就要點貴的。於是二話不說就叫了服務生,問最上頂的食材是什麼,服務員說:我們有每日限量五份的頂級菲力牛排餐,於是爸爸二話不說就點了這每日限量五份的排餐,排餐一上來之後,服務生將蓋子打開之後,小朋友就說:啊!怎麼這麼少,這樣子怎麼吃的飽,父親說:你懂什麼,你今天吃的可是要爸爸工作兩天才有得吃的,快吃不要講話,
吃著吃著父親問:你是什麼科考滿分,
小朋友回答:健康與體育~

此時的父親氣炸了,說著:什麼健康與體育滿分,你還敢跟我說,還來吃王品。這各故事,也點出我們做父母會犯的錯誤:1.不了解其實小孩的需求,往往都以我們自認為的以為小孩子就是需要這麼做、2.對於小孩充滿著不滿足,往往以自己的高標準來要求著小孩、3.以為給於獎賞,就是偉大的事情。

 

寶寶具體期教養方法

 

在小朋友學齡之前具體期,作息以及教育上必須要有著具體化以及結構化,以三個例子來陳述:

1.  幼稚園上吃飯使用三總顏色的碗,個別代表早、中、下午餐點,藉由顏色的刺激來告訴小朋友時間觀念,什麼樣顏色的碗,代表著接下來所要做的事情。

 

2.  一般,家長在更改作業時,我們只會將不好的部份擦掉、打叉,如此一來,小朋友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將好的部分打勾做記號,告訴小朋友下次就要寫的跟這個一樣漂亮,不只小朋友,連我們大人,對於事間的美好事物,總是比較吸引著,小朋友更是如此,我們應該教導她們朝向美好事物發展,而不是單單的只將醜的擦掉,而不告訴他什麼是好的!

3.  教數數(ㄕㄨˇ ㄕㄨˋ)的時候,不單單只是從1數至60,而是應該有具體化的告訴她1到60就是一分鐘,或一個蘋果、兩個頻果…. ,這樣子就不是單單的數數字,而是更有概念的知道具體化的事物。

 

牙牙學語時,父母的重要性

小朋友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常會說不要,明明就是單一字要"比較簡單,可是奇怪的事小朋友都會說不要,因為我們總是告訴著小朋友,不要講話、不要打弟弟、不要跑、不要….. ,其實小朋友的反應以及聽力只會聽到最後幾個字,不要講話,就是講話;不要打弟弟,就是打弟弟;不要跑,就是跑,而不要兩個字,是天天每天都會聽到的,自然而然的,就先學會說不要,或許換個說法,小朋友的個性就會迥然不同。

 

不要講話à請安靜。

不要跑à請慢慢走。

不要打弟弟à請愛護弟弟。

 

這不也達到同樣的效果嗎?而我也學到一句經典的話:媽媽(爸爸)今天好累,媽媽很愛你,你可不可以也愛護媽媽,讓媽媽休息一下好嗎?這句話來取代,不要吵!看是簡單的動作,我嚐試了兩天,這跟生活中不講你、我、他一樣的困難!

 

曾經有一對父母,對安親班的老師說,我的小朋友愛說謊,很皮,叫他不要這麼做,他卻要這麼做,問她聽懂了沒有,也是點點頭,但他還是回頭作他自己的,直到要上小學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延了兩年入學,原因是因為不是小朋友很皮,更不是他不聽話,而是在她成長的這段過程當中,某些字眼的音頻,是聽不到的!例如把玩具放好,他只聽的到玩具,放好兩個字在他的世界裡是聽不到的,可想而知在還未被發現的這段時間,這個小朋友要承受多麼大的痛苦,去猜想大人要他做什麼事情,這當父母的心情應該也是悔不當初,如此責怪自己的小孩,而忽略他身心上的煎熬。

三明治法則

不論是對小孩或是當保姆的,都必須要記得這三明治法則,一開始必須要讚賞,中間夾雜著必須要修正的地方,後面必須要有著和他一起加油、朝著為他好的方向努力

 

分享 (取自上課講義)

親子格言 [取材自林進財<<成長路上親子行>>]

 

在親熱中長大的孩子宅心仁厚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

在誠實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的感激

在知識中長大的孩子明白事理

在忍耐中長大的孩子泱泱大廈

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前途美好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譏評中長大的孩子苛責別人

在疑惑中長大的孩子滿腹狡詐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rry  的頭像
    Kerry

    揮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K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